标准细一点,安全多一点,浪费少一点 ——《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规范》团体标准获批立项
近日,由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和浙江义境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出的《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规范》团体标准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浙江省标准化协会联合立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全面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食品的宿命只有两种:被吃掉,或者被扔掉。前者是基于消费行为,而后者则是因为安全问题,大多数临期或过期的食品就被扔掉了。
不管是线下的商超、便利店,还是线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会在仓储、运输上耽搁时间,可是食物等不起,很容易就拖成了“临期”。而这些“临期”食品就会被经销商退回给供应商,面临集中销毁的结局。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仅小超市、百货商店和便利店就有将近500万家,每天因食品过期而产生的浪费难以想象。联合国粮农署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粮食被丢弃,约占全年生产总量的1/3,食物浪费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万亿元)。
近年来,商家在临期食品上看到巨大市场,从线上到线下,四处可见各种“临期食品专卖”,因其价格便宜、折扣力度大成了年轻食客的“新宠”,这不仅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整个食品行业杜绝浪费开启了一扇新大门。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当下,通过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进行调节,临期食品回到它该去的地方,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也迎合了节俭的良好风尚。临期食品只要合理规范的销售,其实也是对粮食的一种节约,能够让原来的浪费变成价值。
但是,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者分不清楚临期食品和过期食品,对临期食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也不清楚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目前针对临期食品没有明确的标准,无法让企业和经营者去有效遵循,同时也使消费者心存顾虑,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大家无法对临期食品改观,接受临期食品。《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规范》团体标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物尽其用,方得善终。该标准主要针对预包装临期食品的采购、运输、贮存、销售等流通过程进行细化规范,同时对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投诉给出了明确处理。通过标准对上游食品的货源和合理回收期限的确认、对流通的过程控制能力、对消费者的全面提示和到位的售后服务,既保障消费安全,也减少对食物的浪费,唯有此,临期食品才能在市场的赛道上跑得更远。
关于临期食品,您应该知道的事儿:
临期食品,安全吗?
在国内,临期食品一直处于灰色敏感地带。食品行业对“临期”二字讳莫如深,而在大众消费意识里,临期约等于过期,因此多数商家更愿意以折扣、尾货等字眼来掩盖食品临期的事实。那么,临期食品标准定义是什么?按照百度百科,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
临期食品,能买吗?
能买,但在消费同时,也需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
首先,在购买前一定要做好打算,购买的量是否可以在保质期到期前吃完。不要因为价格便宜导致消费过多而无法在保质期前吃完造成浪费和损失。
其次,在购买临期食品时,还应注意食品包装标签是否完好,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无涂改痕迹等。食品打开包装后要尽快吃完,吃不完的也要密封保存。假如食品包装已经打开了但没吃完,到了保质期就应当作废。